1951年春,志愿军第64军的六万大军还未完全部署,就接到紧急命令:“跑步进攻!”这时,士兵们刚刚吃完干粮,子弹都还没上膛,然而命令如山,无法违抗。很快,部队在未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渡江突进,进入了“背水一战”的绝境,临津江的这场血战,成为了志愿军历史上的一段惨痛记忆。
1951年4月22日,朝鲜半岛的临津江北岸,春寒未退,风冷刺骨。傍晚时分,杨得志指挥的第19兵团接到了来自上级的紧急指令:全线发起进攻,打响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。任务明确而艰巨:突破美军防线,像利剑一样直插敌人后方,切断他们的退路,阻止敌军增援,最好能够顺利拿下汉城。此次战役的目标是议政府,而第19兵团正是这一“突刺”行动中的关键力量。
展开剩余83%然而,“快”字的指令成了这一行动的致命缺陷。当时,主攻的64军还远远没有到达预定的阵地,各部队相距约三十里。根据常规战术流程,步兵需要集结,炮兵要设立阵地,工程兵要搭建渡桥,通讯部队则需要确保联络畅通。这些环节缺一不可,但64军接到命令时,所有准备工作几乎没有完成。
64军的军长曾思玉接到命令的当晚便决定立即行动,命令部队以最快速度向攻击阵地奔袭。于是,四个团的士兵背负步枪、扛着迫击炮,在夜雨中、泥泞的山路上艰难行进,足足赶了30里路。即便如此,部队依然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,按照命令,他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发起进攻。夜深时分,终于到达了预定阵地。疲惫的战士们已经是精疲力尽,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,泥土满脸,可是没有人停下休息,因为命令已经下达,必须立刻行动。
临津江前线,64军的191师和192师迅速组成第一梯队,准备强渡江水。这条宽约百米、流速急速的江水,在春季的融雪后,水位上涨,已然变得异常湍急,而敌军在对岸早已设置了严密的伏击阵地。191师571团率先发起进攻,趁着夜色,突破了敌人的防线,占领了对岸的次峰北山。然而,形势瞬息万变。当572团准备过江时,江水突然暴涨,原本用于渡江的竹排和小船被洪水冲得四散,数百名战士在水中丧命。没有渡桥,没有退路,战士们只能手拉着手,身着沉重的棉衣,步履艰难地穿越这条生死之河。敌军却从高地上发射猛烈的火力,机枪、迫击炮、照明弹齐齐袭来,整个江面瞬间化为火海,成了敌军的靶场。
后方的杨得志指挥官在得知战况时,表情凝重,立刻发出了战报:“主力已停于江南狭窄的背水区域,不进攻等于死亡!必须立即全力反攻,否则一切完结。”这份电报的措辞严厉,直接威胁到每一位指挥官的责任心。64军全力展开攻势,战线迅速延展至240公里,然而在临津江一带,志愿军只能硬着头皮,付出巨大的代价,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推进。战局十分严峻,尽管191师成功站稳了江南阵地,但572团和192师的推进遭遇了极大的阻力,损失惨重。
这场战斗中,志愿军的火力本应是最大的优势。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前夕得到了苏联的武器支援,火力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。然而,炮兵的部署却出现了致命错误。64军的炮兵在4月19日才接到作战命令,距离战役爆发已只剩三天,然而炮兵车队依然没有到达指定阵地,许多测距设备甚至没有架设完毕。美军在空中和地面上早已布置了严密的侦察网络,随时准备发动火力打击。一旦发现志愿军的动向,敌方便会迅速发动空袭和炮击。64军刚开始炮击,敌军便以十倍的火力回击,火力对比之下,志愿军明显处于劣势。
美军和英军在空中、地面双管齐下的攻势下,志愿军的进攻受到了严重阻碍。64军的炮兵没有及时到位,火力支援不力,导致进攻受挫。最终,美军第24师的坦克部队从议政府方向快速赶来,空中则是美军F-80战斗轰炸机的疯狂扫射。地面炮火和空中轰炸交织,形成了“陆空一体”的联合打击,志愿军在这种火力压制下无法前进。
到4月25日,临津江一线的志愿军伤亡惨重,超过万名战士阵亡或重伤,许多阵地几乎全线崩溃。美军的目标十分明确,就是不给志愿军任何喘息的机会。战士们被困在江南,既无法前进,也无法撤退。通讯中断,指挥系统完全瘫痪。几乎所有的中下级指挥官在炮火中消失,士兵们只能孤军作战。
临津江一战,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,更是一场指挥失误的悲剧。杨得志在战后递交了长达八千字的检讨报告,详细分析了这次战役中从作战构想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中的不足,指出了战争准备的仓促和指挥失误,直言64军“未能有效完成任务,部队损失惨重,责任应追查”。64军的主要指挥官和参谋被调离前线修整,部分团级干部被免职。杨得志作为指挥官,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。
这场战役虽未达成预定目标,却成为了军事学院教材中反思快速作战时指挥脱节的经典案例。临津江,这个名字成为了许多志愿军战士心中永远的痛。它没有被刻上纪念碑,也未被主流电影所渲染,但所有参加过这场战斗的志愿军战士,都会记得那个春夜——火光、江水、爆炸声,还有那封催命般的电报。
战争的代价,无法简单用胜败来评定。临津江的血与泪,铭刻在每个参战士兵的心中,而那道从背后抽出的“跑步令”更成了他们心头永远的伤疤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