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日,广东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高铁前往山西大同旅游,在车上,孩子将儿童手表装进手上的垃圾袋里玩耍,下车时却忘拿了。因为手表带有定位功能,卢女士查看仍显示在大同南站。于是第二日又拨打12345求助找回。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接到消息后,派人追踪手表下落,发现它已经流进了中转站挤压箱,当时箱内已挤压8吨垃圾。因为还能听到定位手表发出的声响,初步判断手表还没坏,城管局决定安排两名环卫工人进入中转站翻找,经过4个多小时奋战,最终找到手表,并于当晚归还给卢女士。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,有人觉得“暖心”,有人认为“浪费人力”,甚至有人怀疑卢女士是某权威人物,是拿着鸡毛当令箭。后来已证实是假传。争议背后,潜藏着四种不同的“本位”思维博弈。官本位、人本位、事本位、能本位,这四个词看似抽象,实际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。1)官本位:权力为上官本位,是将官职大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,官员的指令被奉若圣旨,官员的利益被置于首位。这种思想古已有之,商鞅在《开塞》中提到“贵贵而尊官”,意思是尊崇地位尊贵者、敬重为官者。封建时代,官员分封土地,权力自上而下形成金字塔结构,官员的权力源于上级,只对上级负责,往往漠视百姓的需求。在此次手表事件中,是否存在官本位的影子?比如,有网友提出质疑:为了一块手表,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,是否属于“过度宠客”?是不是有些部门因怕担责任、怕被投诉,便不计成本只求“摆平问题”?不过,大同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表示:“不能用值不值来衡量,老百姓有需求,我们肯定要做”,而且类似情况此前也有先例。诚然,任务刚完成,官网就已发布多篇相关报道,但两名环卫工人的身影却成了背景板。这是否有点“重宣传、轻基层”的官本位倾向呢?
2)人本位:把人当人看人本位与官本位恰好相反,它以人的尊严和权利为核心,无论为官还是为民,都一视同仁。人本位是现代社会的基石,联合国曾发布宣言明确:人人生而自由,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。在手表事件中,人本位的体现十分鲜明。卢女士联系12345求助,即认为“定位显示就在那里,必须找找看”,两名环卫工人不顾垃圾的脏臭徒手翻找,城管局提出“老百姓有需求就做”,这些都是将人放在首位的体现。对卢女士一家而言,手表不仅是一件物品,更是孩子的安全保障、家庭的牵挂,找回手表,便是守护他们的安全感与幸福感。但城管局投入人力财力寻找一块价值有限的儿童手表,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?我们不妨从事本位的角度再做分析。3)事本位:把事办好才是硬道理事本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不论当事人是谁、面临何种困难,把事情办成是核心目标。它注重效率与方法,强调不推诿、不拖延。在手表事件中,事本位体现在三个方面:a. 快速响应,卢女士打电话后,环卫公司立即行动;b. 科学追踪,借助定位技术锁定垃圾去向;c. 坚持到底,即便卢女士说“找不到就算了”,环卫工人仍因手表会发出声音而继续寻找。这正是事本位的体现:不找借口、不搞形式,实实在在把事情办好。事本位在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。比如新品研发、市场开拓中容易遇到难题,这就需要成立攻关小组,不分昼夜研究直至解决问题。若缺乏这种“把事办好”的精神,很难做成事。4)能本位:让有能力的人有舞台能本位是指根据个人能力分配任务、给予回报,让能力突出者担当重任。它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,鼓励创新创造。在手表事件中,能本位体现在环卫工人的专业能力上。他们熟悉垃圾处理流程,知道如何高效翻找;他们有耐心和毅力,能在8吨垃圾中找到小小的手表。这种能力并非天生,而是长期工作积累的结果。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后来回应会奖励他们,正是对能本位的肯定,也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激励方式。四种“本位”的较量手表事件,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公共服务中的初心与担当。幸好,其中人本位、事本位、能本位的价值渗透超过了官本位的潜在影响。可以说,环卫工人从8吨垃圾中翻出的,不仅是一块手表,更是基层治理的本真追求。当我们讨论“值不值”时,其实是在追问:公共服务的价值,究竟该用金钱衡量,还是用人心丈量?答案自在人心,你觉得呢?
股票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